教学有“方”

——社区语言学校Methodology课程对中文教学的帮助

2019年摄于新金山东区中文学校

作为一名大学教育系在读学生,2019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十分特别且充满挑战的年份。今年,是我在新金山东区中文学校担任任课老师的年,也是我真正站上讲台,尝试着将我所学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结合的一年。

我任教的班级为六年级,班里的学生以中文非母语学生为主,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二代、甚至是三代移民,在家中不是说英文就是说粤语,缺少中文语言环境。只有极小部分的同学在家中使用中文与家人沟通,或者曾在中国的学校就读。一开始准备教学时,我想到了我小学时学习中文的场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是我作为学生时最受用的学习方法。

摄于2019年期末考试

于是,在本学年的第一学期,我延续了我的老师们所用过的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听写、练习、家庭作业等我儿时熟知的课堂安排,我都一一实践。这听上去和我自身在大学中学过的方法背道而驰,也与学生们在日校中熟悉的学习方法相差甚远。不出所料,我字斟句酌备课后的讲解令孩子们难以理解;我点灯熬油一道题一道题亲自出的练习卷让孩子们叫苦连连;而这一切与我教学理念并不相符的教学方式,也同样令我自己在感到心力交瘁的同时毫无成就感。

“中文教学总该有方法的吧!可这方法又是什么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报名了社区语言学校的语言教育方法学(Methodology)课程,迫切地想要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每周一次的课程上,我认识了来自中文、伊朗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多个不同语言学校的老师们,也同样结识了负责该课程的讲师们。在与这些语言教学方面前辈们的交流与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很多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方法,其中的大部分都与我在大学中学到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和探究性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

合作学习指的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及社会化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之间合作性的人际互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来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策略。运用在语言教学的课堂中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对于某种语言在听、说、读、写四大方面的能力。同时,将学生们分为四人一组(含语言水平高、中高、中低、低各一人),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语言程度较低的同学可以通过对其他同学的观察与倾听得到提升,而语言程度较高的同学也能够从帮助其他组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甚至找到自己的“短板”,一举多得。探究性学习则很适合与合作学习同时运用,它是一种让学生们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该过程中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帮助学生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学生们在课上完成的小组活动

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推敲后,我决定“大刀阔斧”地将自己在第一学期的教学方法全部推翻重建,将我所学到的方式方法带入我们班的课堂中,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中文。在确定了全新的教学安排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将我的想法和学生们分享,并和学生们一起制定了我们班在该学期的主要学习目标及成功标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纷纷举手发言,和大家分享自己在日校中喜欢的课堂活动和学习方法,有些同学甚至写了一大段的文字给我出主意,俨然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了中文学习的小主人翁。

学生们在课上完成的小组活动

与这些古灵精怪的小孩们“统一战线,达成共识”后,教学工作变得顺利了许多,就连之前上课全程“掉线”的孩子,都在自己的学习小组中发光发热,努力完成自己的“探究任务”,以准确无误地将知识分享给其他同学;而那些程度遥遥领先,曾经在课上“吃不饱”的孩子们,则在帮助小组成员,甚至其他组成员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通过今年的教学,我深切地了解到:教学有“方”,老师不该是课堂的主角,学生们才是。我们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该扮演的更应是导演的角色,找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引导他们互帮互助,成为学习的主人。

2019年摄于新金山东区中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