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研心得 --汪献平

个人简介

1

汪献平,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博士后。曾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传媒艺术中心,副教授。出版个人专著《暴力电影:表达与意义》,《中国电影品牌战略研究》,现任东区中文学校二年级A班,VCE预备班中文教师。课堂教学采用多种现代媒体教学,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注重师生互动,方法灵活,效果显著。

 

 

我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汪献平(东区)

 

本着方便接送女儿的初衷,去年,我偶入新金山成为其中的一员。然而,教学对象从大学生、研究生们向一年级低龄儿童的突然逆转,其落差之大很快让我手足无措目瞪口呆,甚至几度起念放弃。几番思量,不甘服输、坚持到底的理念终占上风。一个学年下来,看着起初乱七八糟的课堂居然也开始秩序井然,基础薄弱的孩子居然也能正确读写兴致勃勃,最重要的是,每每看到孩子们一下课就争先恐后欢声笑语地簇拥到我身边,欣慰之余,也不无庆幸:自己来澳后的首次转型表现,总不至于过于惨淡。

这一切,除却自己较真孩子们给力,孩子们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与不断进步 ,我更多地将之归功于自己一以贯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如何让生长在澳洲的孩子们对自己的母语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与学习的激情,这可绝非易事。在教学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与以前高校教学中提纲挈领的PPT运用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其实更切合儿童尤其是低幼龄儿童的感官与心理需求。针对低龄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往往时效短且跳跃快的特点,多媒体教学可用视频音频图片投影等手段的集合,动静结合,图文并貌,从声光形色多角度形象直观地刺激孩子们的多种感官,激活他们的兴奋点,真正做到了短时间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尤其在重点打好汉语拼音与汉字基础的一年级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对于正在同步学习或已学过英语字母的海外孩子们来说,汉语拼音学习确是一大难题,易混淆、复韵母发音难记忆及音节拼读规则难理解等问题往往导致孩子们看着音节口难开。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减轻了这些问题的难度,在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上也提高了他们的抽象理解能力。我采取的方法一般是先通过播放视频引入新内容,其资料主要选用了巧虎学拼音中的《拼音世界》及37.2度杂货店制作的《汉语拼音》系列视频。这些三分钟左右的小视频用可爱经典的动画人物形象、短小有趣的故事情节、轻松悦耳的说唱歌谣在短时间内将孩子们的注意力拉回课堂,对本次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顺利作好铺垫。而精心制作的PPT课件则采用了大量色彩鲜艳的静态图片与活泼生动的动态flash,在将所学内容形象生动指示出来的同时,结合拼音歌谣与顺口溜,有效加深了孩子们的理解与记忆。对于较为抽象复杂的拼音规则,则用插入视频或音频播放,师生跟着歌唱舞蹈做动作,全班一起动起来的方式来强化记忆。如《声调符号歌》《标调歌》《声母韵母歌》等,数次播放后,孩子们个个会唱。一旦有人拼读错误,我只要唱(念)一句,其他孩子立刻跟唱提醒,纠错效果十分可喜。而音节拼读作为课堂训练的重心,若用单一的指令孩子试读的方式教学往往会让他们觉得单调沉闷,很快失去兴趣。但若用课堂游戏的方式来练习,不但能吸引孩子的兴趣点,还能激活他们的自信心。我的课堂练习一般使用两种方法,一是静态的图片与音节“连连看”,二是动态的音节拼读“摘苹果”,孩子每读对一个音节,苹果应声而落,还伴有掌声鼓励。这些小游戏们孩子们往往乐此不疲,争抢作答,课堂氛围十分热烈,也有效地带动了那些基础薄弱的同学。

识字教学亦是如此。虽不像拼音教学中那样大量使用视频,但PPT的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对汉字的理解与记忆相当有利。如静态图片对汉字的辅助、象形字的出现与变形、汉字笔画顺序的动态显示等手段的使用不仅把枯燥的学习趣味化,静止的汉字动态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还能有效培养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激情,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总之,学海无涯,如果老师是学生航行的舵手,那设计合理、张弛有度的多媒体课件就是一艘宽松灵活多功能的大船,激起孩子们探险的兴趣与勇气,载着他们乘风破浪,在中文世界的海洋中尽情遨游!